近日,记者走进福建紫金龙立化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只见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,火力全开赶订单。作为一家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该公司专注于铜萃取剂和选冶助剂的研究,通过不断实施技改优化,产能得到大幅提升。
“上半年,我们通过工艺优化和扩能技改,在产能上满足了订单需求,在产品质量方面,可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。”公司副总经理罗忠东告诉记者,上半年公司营收比增53%、利润比增76%。下半年,将在完成现有订单的同时,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,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。
这是我市加快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,工业经济展现强劲韧性与活力的生动缩影。今年以来,我市聚焦产业体系优化升级,围绕稳产增效、补链延链、育企强链、融合驱动等方面精准发力,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、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动能。
稳产增效方面,通过强化监测协调与重点帮扶,牢牢稳住工业大盘。每月梳理工业经济运行清单并下沉县域督导,推动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0%,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速提升。64家产值超5亿元的重点企业发挥“压舱石”作用,其中紫金铜业、龙烟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的1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09.4亿元。同时,跟踪重点新竣工项目,推动福建龙钢、龙净储能、新安科技等重大项目加快投产转化,新培育上规企业37家,为工业增长注入新鲜血液。
补链延链行动持续深化,为产业发展蓄足后劲。动态更新有色金属等12条重点产业链图谱,补充绘制金铜、稀土、铁等7条“矿业+”图谱,同时结合1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短板缺项,指导推动各地谋划储备“十五五”工业规划项目389个,总投资2967亿元。其中,“矿业+”项目79个,总投资694.8亿元。同时,加力谋划“两重”“两新”项目,争取政策资金支持,为产业升级筑牢根基。
育企强链与创新驱动齐头并进,企业竞争力持续跃升。全市新认定省内首(台)套重大技术装备4项,数量居全省第二;24家企业31款产品纳入省首批次重点新材料生产应用支持参考目录,占全省四分之一;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,3家“小巨人”企业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。常态化落实“千名干部挂千企”帮扶机制,上半年累计走访4729人次、已解决问题1657个。围绕新材料产业全产业链应用,以“矿业+”推动矿产资源附加值链条纵向延伸,打造工业新增长极,1-6月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.7%。
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深度融合,为产业升级插上“智慧翅膀”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扎实推进,126家企业纳入试点企业库。与此同时,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全链式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改造,今年以来,共有170个工业技改项目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库。其中由紫金矿业、金龙稀土等“链主”企业实施的超10亿元技改项目11个,总投资276.8亿元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。(记者 陈许璐 通讯员 梁冬平 黄大伟)